回首頁
回首頁
回讀古集粹
1-100
101-200
201-300
301-400
401-500
501-600
601-700
701-800
801-900
901-1000
1001-1100
Home
Back
Top


所食愈少,心逾開,年逾益,(心智能以更加開朗,壽命能以更加延長)所食愈多,心逾塞,年逾損。(心智更加閉塞,年齡更加減損。)
【博物誌 服食】




昔有行道者,陌上見三叟。年各百餘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辭,室內姬麤(粗)醜。中叟前致辭,量腹節所受。下叟前致辭;暮臥不覆首。要哉三 叟言,所以能長久。
【太平御覽三八三應璩詩】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子夏詩序】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而今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明智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魏文帝典論】




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字二也;易讀誦三也。
【顏氏家訓引沈隱侯語】




文章之體,標舉興會發引性靈,使人矜伐,故忽於操持,果於進取,今世文士,此惠彌切。一事愜意,一句清巧,神厲九宵,志凌千載,自吟自賞,不覺更有旁人。
【顏氏家訓文章】




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今實遠。但緝綴疏樸,未為密緻。今世章律諧靡,章句偶對,諱避精詳,賢於往昔多矣。宜以古之製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並須兩存,不可偏棄也。
【顏氏家訓】




頌惟典雅,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慎如鉻,而異乎規戒之域。
【文心雕龍 頌讚】




樹骨於訓典之區,選言於宏富之路,使意古而不悔於深,文今而不墜於淺。
【文心雕龍 封禪】



10
文章述志為本,言與志反,文豈足徵,夫能設模以位理,擬地以置心,心定而後而結音,理正而後摛藻,使文不滅質,博不溺心,乃可謂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語譯:寫文章以述敘志願為根本,如果文詞和志願相反這種文章那有值得標榜之處?假設能夠設定規模把想要表達的道理予以適當的按排,把想要表達的心顧給予適當的位置,先來把心思確立之後再來選用適切而瞭亮的詞彙,依據正當的理論再來藻飾詞句,使寫出來的文章不會把其本質遭到毀損;內容儘管旁徵博引而不會違背了寫作的心願,這才算一篇經過修正琢磨的好文章,而出自讀書人的大手筆。

【文心雕龍 情采】



11
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思贍者善敷,才覈者善刪,善刪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辭殊而義顯。
語譯:寫出來的文章,一讀再讀,詞句間如果發現仍有可以刪削的這就足見還有疏忽之處,應該再來刻意刪削,把累贅的詞語刪削得乾乾淨淨;如果到了一字不得再減的程度,這才算是思路達到縝密周詳的地步,文思豊富的作者,才會寫出鋪陳藻飾優美恰當的文章,才情精湛確實的作者才會長於文章的刪削,長於刪削的作者,雖則經過一番刪削,但仍能使想表達的意念留存下來,而成為弦外之音;長於鋪陳藻飾的作者,不但用詞精湛,不落俗套,而且更能使文義表達的淋璃盡致。

【文心雕龍 情采】



12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語譯:知道滿足的人,就不會招來困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遭遇危險,經常生活在無辱無危的生活之中,自然可以維持久遠。
【文心雕龍 情采】



13
文章須自出機杼(有創意,佈新局)成一家風骨,何能與人同生活也。
【魏書 祖榮傳】



14
文有餘而質不足則流(流俗),才有餘而雅不足則蕩(放蕩)。
【唐 柳冕與徐給事論文書】



15
盈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辭。 釋義:內容充沛淋漓,然而字字珠璣,豪無贅言,簡約恰當,言之有物,卻毫無減損缺失之處。
【韓愈上于相公書】



16
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釋義:寫文章想把廢話刪得乾乾淨淨,那就實在太難了。
【原集卷十六】



17
為文應師古聖賢人,師其意不師其辭,無易難,惟其是爾。
德按:上句係抄自清人梁章鉅先生「古格言」,梁文乃係節錄,不易通曉,今觀韓昌黎全集,茲錄其片段問答,始可知其梗概。「有來問者,不敢不以誠答。或問為文宜何師?(師:學習也。)曰:宜師古聖賢人,曰:古聖賢人所為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曰:「師其意,不師其辭」。又問曰:「文宜易(通順)宜難(深奧)?」必謹對曰:「無難易(不要重視文辭的難易)惟其是爾(祇要求其恰當正確)

【原韓全集十八卷】



18
和平之音淡薄(輕淡而柔和,指吟詩)愁思之聲要妙(精微而婉約指吟詩)懽愉之情難工(細而恰當,指書詩)而窮苦之言易好也。(容易討好,指寫詩。)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



19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舊唐 柳公權傳】



20
若初學書,先須大書,不得從小(先學寫大字),多骨微肉者筋書,多肉微骨者墨豬,多力豊筋者聖(最好),無力無筋者病(最壞)。
【太平御覽七四八衛夫人筆陣圖】



21
先學執筆,若真書(楷書,正字)去頭二寸一分,(執筆的手離筆鋒的距離),若行草書去頭三寸一分,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王羲之 書論】



22
學書之難,神釆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
【墨池篇 唐太宗筆意】



23
臨古人之書,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
【墨池篇 論書】



24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形枯;復不可肥,肥則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
【墨池篇 歐陽詢傳授訣】



25
俗云:書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宜白首工之,豈可百日乎?
釋義:俗語說,學書法用不到一百天就有成就,這是不經思考的說法!應該是從青年寫到頭髮白了,還要繼續下工夫,怎麼能一百天就把字寫好呢?

【墨池篇 歐陽詢傳授訣】



26
兵以奇勝,軍機遙制則失變,戎帥稟命則不威,是以古之賢君,選將而任,分之以閫(閫,朝廷的所在地。閫以內,歸朝廷指揮,閫以外,歸將帥指揮。)誓莫干也,授之以鉞,俾專斷也。
【陸贄奏唐德宗云】



27
見利不失,遇事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陸贄奏唐德宗云】



28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
【陸贄奏唐德宗云】



29
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禍莫大於勁敵,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老子 元用】



30
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
【老子 配天】



31
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惡之,不得已而用之。
【三略】



32
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為將禮。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又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謀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三略】



33
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
【戰國策 楚策】



34
數戰則士罷(疲)ㄆㄧˇ,數勝則君驕,以驕君使罷民,則國安得無危。故至善不戰,其次一之。
【管子 七法】



35
教其目(頭目)以形色之旗教其身以號令之數,教其足以進退之度,教其手以長短之利,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管子 七法】



36
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強進,呼儆則敵戒,苟聚則眾不用(不用命),妄行則群卒困,強進則銳士挫。
【管子七法制分】



37
攻堅則衄(必有傷亡)乘瑕則神(戰果神奇)攻堅則瑕者堅,乘瑕則堅者瑕。
【管子 七法】



38
兵者詭道也。
【孫子 始計】



39
多算勝,少算不勝,況無算乎?
【孫子 始計】



40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孫子 謀攻】



41
先為不可勝,以恃敵之可知,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孫子 軍形】



42
凡兵貴其因也。因也者,因地之險,以為己固;因地之謀,以為己事。能審因而加勝,則不可窮矣!夫兵不貴勝,而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聖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
【呂氏春秋 決勝篇】



43
善成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先有了必勝的謀略和準備而後再向敵人挑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打敗仗的兵多半就是戰前毫無謀略和準備就向敵人開戰,在戰爭中再求取勝之道,倉促之間,難求完全,因而失敗。)
【孫子 軍形】



44
兵形象木。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孫子 虛實】



45
不用響導者,不能得地利。
【孫子 軍爭】



46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孫子 九變】



47
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敵旁有草,因而燒之)二曰火積(燒其積蓄)三曰失輜(燒其輜重)四曰失庫(燒其兵庫)五曰失墜(亦曰失隊,以火墜入敵中)。
【孫子 九變】



48
凡治國治軍,必教之以理,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
【吳子 圖國】



49
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
【吳子 治兵】



50
將之所慎者五,曰理、曰備、曰果、曰戒、曰約。
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繁。
略釋:理就是有條理,有節制,分層負責,這樣子,統御的兵員無論有多少,就像管理少數人一個模式。
備就是時時有周全的防備,時時如臨大敵,警覺提高,自然就避免了敵人的可乘之機。
果就是有必死的決心,臨敵本來就是生死繫於一髮之間,將領畏死,士氣全無,不攻自敗,不懷生,不懷念生存。
戒就是謹慎,即使攻克了敵人,還要和開始戰鬥時一樣的戒備,這樣子可防敵方的奇兵和詐術,也可以防止己方的驕矜和疏懈。
約就是簡單明瞭,法令簡單,不但易記易守,而且易於統馭,戰場不是會場,戰爭不是訴訟,時間空間,都不容許使戰鬥的成員,成為深思孰慮的策士。

【吳子 論將】



51
一人必死,十人不能當;百人必死,千人不能當;千人必死,萬人不能當;萬人必死,橫行天下。
【白虎通】



52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則危。司馬法仁本。
考史記: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

【齊人司馬 穰苴撰】



53
殺一人而三軍振者殺之。殺一人而萬人喜者,殺之。殺之貴大,賞之貴小,當殺而雖貴重必殺之是刑上究也。賞及犝馬圉,是賞下流也,夫能刑上究賞下流者,此將之武也。
【齊人司馬 穰苴撰】



54
令者一眾心也。上無疑令,則眾不二听;動無疑事,則眾不二志,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利者也。
【尉繚 子語】



55
卒畏將甚於敵者勝,卒畏敵甚於將者敗。
【尉繚 子語】



56
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眾,二不守也。人眾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遠,四不守也。畜積在外,富人在虛,五不守也。
【墨子 雜守】



57
兵無常勇,亦無常怯;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
【呂氏春秋 決勝】



58
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上將之道也。
【淮南子 兵略訓】



59
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三國魏誌 夏侯惇傳】



60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同上書 蜀誌馬稷傳】



61
以逸待勞,則戰士力倍;以主禦客,則我得其便;堅壁清野,寇無所得,自然深入,則有顛躓之慮;淺入無虜獲之益。
【唐書 狄仁傑傳】



62
修封疆,守要害,蹊塹隧,列屯營,謹禁防,明斥侯,務農足食,非萬全不謀,非百戰不克。寇小至,則遏其入。寇大至,則邀其歸。據險以乘之,多方以誤之,使其勇無所加,眾無所用,掠則靡獲,攻則不能進有腹背支敵之虞,退有首尾不相救之患,是為乘其弊,不戰而屈人兵。
【唐書 陸贄傳】



63
軍志曰:雖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無粟不能守也。故鼂錯論邊之策,要在積穀,充國建破羌之議,先務屯田。
【唐書 員半千傳】



64
大儒任位,未有不知兵者,未有不能制兵而能止暴亂者,未有暴亂不止而能活生人,定國家者。
【杜牧 上周相公書】



65
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於舅姑者也(德按:今則反是)。
【國語魯語引子夏語】



66
女有五不取(取即嫁也),逆家子不取,亂(淫亂也)家子不取,世有刑人(累世出了些作奸犯科的罪人)不取,世有惡疾不取(顛癇、花柳、哮喘、結核、殘疾、傳染病、高血壓等),喪婦長子不取。逆家子者,為其逆性也,亂家子者,為實亂人倫也,世有刑人者,為其棄於人也,世有惡疾者,為其棄於天也,喪婦長子者,為其無所受命也(妻死而所遺子女,年歲已長,缺乏教養)。
【國語魯語引子夏語】



67
人有嫁其女而教之曰:「爾行矣,慎無為善!」曰:「不為善,將為不善也?」應之曰:「善且猶不為,況不善乎?」(從夫從子而為)。
【淮南子 說山訓】



68
妻得諫夫者,夫妻一體,榮辱共之,諫不從,不得去之者,本娶妻非為諫正也。
【白虎通 諫諍】



69
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磚,明其習勞,主執勤也。齋告先君,明當主繼祭祀也。三者蓋女人之常道,禮法之典教矣。謙謙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為卑弱下人也,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私事,不辭劇易,所作必成,手跡整理,是為執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靜自守,無好戲笑,潔持酒食,以供祖宗,是謂繼祭祀也。三者苟備,而患名稱之不聞,黜辱之在身,未之見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稱之可聞?黜辱之可達哉?臥床下,弄瓦磚,繼祭祀。為古者生女之三誡。裁後漢書,列女傳、班昭女誡。夫不賢則無以御婦,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夫不御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禮墮闕。方斯二者,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婦之不可不御,威儀之不可不整,故訓其男,檢以書傳,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義禮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於彼此之數乎?同上 女誡第二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法,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然則脩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故曰:敬順之道,婦之大禮也。夫(這個夫字是語助詞)敬非他,持久之謂也;夫(這也是語助詞)順非他寬裕之謂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寬裕者,尚恭下也。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媟黷,媟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縱恣既作,則侮夫之心生矣。此由於不知止足者也。夫(語助詞也稱發語詞)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爭,曲者不能不訟,訟爭既施,則有忿怒之事矣,此由於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節,譴呵從之,忿怒不止,楚撻從之。夫(又是一個發語詞)為夫婦者,義以和親,恩以好合。楚撻既行,何義之存?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義俱廢矣,夫婦離矣。(同上敬慎第三)班昭距今,近兩千年矣,然而轉內容,視之今日,亦應為夫婦之座右銘,請仔細體味。
【後漢書列女傳班昭女誡。鈔自古格言卷十一第三頁。共七章】



70
丈夫百行以功補過,婦人四教,以備為成。婦德缺,則仁義廢矣。婦言虧則辭令慢矣。婦功簡,則織紝絕矣。若夫麗色妖容,高才美辭,此乃蘭形棘心,玉曜瓦質,在邦必危,在家必亡。
【藝文類聚程曉 女典篇】



71
人咸知飾其容,而莫知飾其性,性之不飾,或愆禮正,斧之藻之,克念作聖,出其言善,千里應之,苟違斯義,則同衾以疑。鑒於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則繁爾類,驩不可以黷寵,不可以專,專實生慢,愛極則遷,致盈必損,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好,君子所讎結恩而絕,職此之由。
【張華女史箴】



72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喻,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
【顏氏家訓】



73
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能任事務)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止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注按:此古人見解,不能施之今日!)
【顏氏家訓】



74
聲禁重(徒有虛名),色禁重(好色淫縱),衣禁重(華服僭越),香禁重(芬芳奢侈),味禁重(甘旨厚味),室禁重(宮室豪華)。
【呂氏春秋 引黃帝言】



75
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
【藝文類聚二十三引 太公金匱語】



76
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小愈。禍生於懈惰。孝衰於妻子。
【說苑敬慎引曾子語】



77
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戰國策 魏策引周書】



78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內篇雜上】



79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



80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言希聲(調高者和必寡),大象無形(難見其全)。
【老子 同異】



81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立戒】



82
凡當世之士,聰明深察而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宏大而危者,好發人之惡者也。
【家語 觀周引老子語】



83
人強勝天。
【亢倉子 政道引周之秩官語】



84
齒堅剛,卒盡相磨;舌柔順,終亦不敝。
【孔叢子 引老萊子子語】



85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者。
【意林 引墨子語】



86
老者之智,少者之決。
【國語齊語】



87
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戰國策 秦策】



88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戰國策 引逸詩】



89
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
【吳越春秋 句踐入秦傳】



90
有奇福者,必有奇禍。
【列女傳 晉羊叔姬語】



91
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荀子 大略】



92
妻子具,而孝衰於親;嗜欲得,而信衰於友;爵祿盈,而忠衰於君,人之情乎!?惟賢者為不然!
【荀子 性惡】



93
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
【荀子 天倫】



94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莊子齊物論】



95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註白駒或言「曰」也)
【莊子 知北遊】



96
人生天地,如白駒過隙。
【史記 魏豹傳】



97
生居世間,譬猶乘六驥過決隙。
【史記 李斯傳】



98
里語:有之人,在世間日失一日,如牽牛羊諸屠所,每進步,去死轉近。
【抱朴人勤求篇】



99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莊子 大宗師】



100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莊子 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