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筆記摘要精選---愛新覺羅•毓鋆老師主講
1. 關於《論語》君子儒,小人儒章。
辜鴻銘云:「學問之道,有大人之學,有小人之學。小人之學,講藝也;大人之學,明道也。講藝,則不可無專門學以精其業。至大人之學,則所以求明天下之理。而不拘於以一技一藝名也。洎學成理明,以應天下事,乃無適而不可。猶如操刀而使之割,鋒刃果利,則無所適而不宜,以之割牛肉也可,以之割羊肉也亦可。不得謂切牛肉者一刀,而切羊肉者又須另製一刀耳。」
君子小人以德行論。
儒家秩序(層次)不言階級,如:五倫、五爵(非階級)等。
儒:說文云:柔也。術士之稱(詳見中華大字典89頁)。
通「天地人」曰儒(法言君子)。
人按:外柔內剛也,外柔則合,內剛則不流,故合而不流。
強哉矯,合內外之道也,易云外內使之懼(戒懼)。
2. 明理就是知其所以然。
明理就能任事,不明理就不能任事。
一部大易就是講剛柔,太柔不能立,太剛就會折。
一個儒者之柔是外柔內剛
要了解人入微才可以耍人,搞政治就是耍人。
明理為難,明理才能從缺點改進。
3. 洪承疇為亡清而降清,把滿人的強悍磨掉了。清後來曉得他的目的,故把他列入二臣傳第一位。
4. 想在此處棲身,先飛翔在高空中看有沒有危險。
5. 人生最難的就是決定進退。
退的是時候就是千古聖人。
退的不是時候就是千古罪人。
識時很重要,不要感情用事,要用理智。
6. 趙高即權臣之代表。權臣是絕對壞臣,逢君之惡。
7. 重臣很重要,拼死力諫,只有國家沒有自己。
8.
兵---在五經和《論語》、《孟子》中,「兵」字多指兵器而言,但也偶有解作兵士的。如《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襄公元年“敗其徒兵於洧上”。顧炎武、閻若璩都以為五經中的“兵”字無作士兵解者,恐未諦(劉寶楠說)。但此“兵”字仍以解為軍器為宜,故以軍備譯之。
9. 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也。因為沒受教育,故不能授之以道。
10.孔子要正名,可見當時名必不正
正名之目的在除去當時不正之名,即撥亂的入手處。
司馬光把正名當小務,非當務(專心致己之志)之急。
11.民初的軍閥是李鴻章的餘孽。
12.越沒大志越有私心。
13.任何時代都不能讓私人養軍隊。
14.王以上的陵設有隧道,棺木由此送入墓中,諸侯之棺只能從上懸下而葬。
15.清朝興於攝政,亡於攝政。
16.石油使阿拉伯人發財,也會使他們亡國。
17.沒有守口之德,絕不能受重任參機要。
18.讀了書才德都沒了是愚人,必助紂為虐。
19.唯有讀完書的人才能禍世。
20.君明樂官,不明樂音。君要明就喜歡官,不明就喜歡音樂。
21.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也。
失其德者未聞有以有德者待之也。沒有德,別人不會以有德者待你。
22.居視其所親---平常看他接近甚麼人?
富視其所與---若有錢,看他把錢給甚麼人?
達視其所舉---發達了,看他薦舉甚麼人?
窮視其所不為---窮途時,看他有甚麼堅持?
貧視其所不取---潦倒時,他是否仍然守分而有所不為?
23.且以魯國區區而有勝敵之名,則諸侯圖魯矣。
一切事沒達到時,千萬不要虛張聲勢。一虛張聲勢就是樹敵,虛張聲勢就是叫人為偽、叫人為巧。一虛張聲勢別人就戒備了。
24.一個人雖有長才,但要了解他的短處才能用他。
故李克推薦吳起,先說他「起貪而好色」;後論他用兵之能無人能及。
25.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26.邪教的盛行代表人心的空虛。
心無所主才生空虛,好學多懂一點知識,才不空虛。
27.不要輕易以身許人。
28.在一個團體中知道越多越危險。
29.一個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給別人用,也可自用。
30.那些自以為智者的到最後也能謀國,但不足以存身。
31.為官做人必要明是非。
32.諸子之智足以勝人而不能存己;足以治國而不能清平,其病有自,難尋其源,詳審二典一謨,深有得焉。
33.窮苦出身常落入二極境界:一為做大善事;二為吝嗇鬼。
34.知識和環境的配合很重要。
了悟環境多深,判斷的準確度就多深。
只用智慧的人,容易自以為是走極端。
天天講理論,不如就事實分析比較。
具備智慧,還要有對環境的體驗。
有了對環境的體驗,還要有上乘的正知正見。
讀書的言外之意特別重要,所以要重微言、明大義。
35.沒能力明辨是非,多是感情用事。多一分感情用事,多一份失敗的機會。
36.會用人就可以把他的短處當長處用。
37.社會壞的原因是沒智慧,助人為惡。
38.心無鴻圖大志而用智慧,就淪為助人為惡。
39.知識分子要承上啟下。自己有志氣,就有自己的路子可走。
40.有至德才能行其至道。
41.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42.小智者不可以言真。
43.無智無膽、無量無時。
44.廿五史不是道統是盜統,大盜盜國的系統。
國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國家,我們已丟了一部分,不能再丟下去。
45.我們要認識過去,要承認過去,不要盲目的完全不要。
46.不了解過去就沒法正確的建立新的。
47.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知)。
「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48.國家將亡求之於神,國家將興求之於民。
老百姓沒有了信心、盼望,就信神;
知識分子須有正知正見才有力量;
威武是邪惡的,士不屈於邪,所以威武不能屈。
49.欺民之首莫過與民爭利(負且乘,致寇至)。
50.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是誠信。
51.像商君那樣刻薄,猶不忘用信以養民。
52.為政者,識見淺可以,量太窄不可。
53.不能隨便對人施惠;也不能隨便受惠。
54.內聖外王之業是心物合一之道。
完全講唯心,則流於佛與道,一個人不能溺寂,獨善其身;
完全講唯物,則是馬列;
儒家講心物合一,心是把內聖功夫---誠意、正心、修身、修自己,都成就了,然後齊家、治國平天下,才完成了儒者的責任。
沒內聖之功,絕不能成外王之業。
55.盡己之性則能盡人之性,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
智周萬物,道濟天下;
盡物之性,得到方法;
盡己之性,把性的本能完全發揮出來。
56.做的越多,了解的越多。
57.知而不行,沒有境界。
58.性之所發情,中節,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詩經言情,神會心領。
59.無邪發於至性,而流於至情。至性---性情誠摯純厚。至情---情感深切真誠。
60.有知識的人不做吃虧的事。
我們雖不佔人便宜,也不吃人的虧。
61.古時燕居不見客,閒居才見客。
按:退朝而處曰燕居
62.野有死麈,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野有死麈,白茅包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
用樸樕包上死鹿然後用白茅捆上。
舒(慢)而脱脱(遲緩、悄悄)兮。
無感(撖)我帨兮---不要動我的帨。
無使尨也吠---不要使狗驚叫。
帨是女子用的巾帕。
帨有佩玉等東西,碰了會響。
63.一點書不讀,僅靠經驗難以治國。
64.讀書的目的,唸些現成方子。
按:吸取前人的成敗經驗,少走冤枉路。
65.失敗就是自己知道的太少。
66.人到無求品自高。
6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68.君子不處嫌疑間。
69.川島芳子是肅親王之女,川島的養女。
70.虛內務恃外好,必自危。
71.人必要有急智,就不怕偶發事件。
72.人的尊嚴越提的高,道德的標準也越高。
73.人關係近不可以言法,言情就會動心。
74.我們可以講王制的思想,但不能忽略亂制的存在。
75.書法家的字是功夫。
國父、王陽明字的美是氣勢。
76.普通的人集在一起就不是普通人。
77.學白話文章要從朱自清入手。
78.私慾深者天機淺,惱在心裡笑在臉上。
79.好名者必作偽。
80.不讀書只空想是無水之源。
81.不怕慢就怕站。
82.不怕笨拙就怕沒恆。
83.絕不在別人名利引誘之下為別人效勞。
84.為政不在多言。
85.求勝之道即在懂得戒慎。
86.人的智慧差不了多少。
按:辨別人情真偽、是非、冷暖的基本能力都是一樣,所以智慧不能用作虛誑與矇騙的伎倆,只能用以治學與決斷的功夫。
87.遠因近因皆因疏懶才會失敗。
88.搞政治和玩火一樣,到最後沒有不自焚的。
89.國父以政治家形式來行事而非以宗教,所以起初沒甚麼威望,但後來越來越有威望。
按---這就是誠心與踏實的展現。
90.人就是不能有懶病,起晚的鳥兒沒蟲吃。
91.會背書就可以玩其詞。
懂得玩其詞就可以有深的境界,所以記憶力是一切學習的首要素材。
92.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
大易講的道都是形而下的,都是智周萬物後,而能道濟天下的道。
93.陰陽非二物而是道的兩面,始於一而終於一,一字百慮,殊途同歸。
94.我們不能掌握時代,最低限度要掌握自己,偶一不慎就是終身之累。
95.人與人以誠相處才能推心置腹。
96.人生知己三二人而已。
97.洪秀全的皇宮後來作為曾文正公的兩江總督府,後來作為國民政府總統府。
98.翰林院是皇帝的秘書、宰相的養成所。
99.必有非常的氣勢,才能成就非常的事業。
100.能識時,才是真智慧。
按:機勢最難辨識把握。
101.必雲行雨施,才能天下平。
102.稱自己的老師為「師尊」;稱別人之師為「尊師」。
103.望聞問切。望聞的功夫最高,問切最末。
104.沒有器識不能容天下,沒有器勢不能擔天下。
105.成就不世之業,在乎能擔天下多少,即替天下擔了多少擔子,非指高官顯貴。
106.有恭己之德的人,到哪都被人接納。按---恭肅己身也。
107.前人讀經,以治國平天下為要義。
108.生而知之的特別少,學而知之的也很少,很多都是困而知之的(也不多)。受了困難不去學還加粉飾,則為下等人,實實在在去學就是實學。
109.公---行事之道;正---為人之道。離開了公,正就完了。
110.人無愧於心最重要。
111.良知生活即無愧於心的生活。
112.看書必要從書中得到方法,越看書越曉得怎樣讀書。
113.做朋友必要聞流言不信。
114.將智仁勇加在一起成大仁,乃中國精神之表現。
115.二人處的好就是仁。
116.信宗教的人最自私,因為把夢當成真的。
按:熱衷政治的奴才,愚痴與狂熱的程度亦不遑多讓!
117.言教則離,刑教(以身作則)則親。
118.一念之轉看甚麼都是美善的,沒轉之前看甚麼都是惡的。
119.知德業之所當終,居業存義者,事之得宜也,日月至焉,則未能終之也。
終之:死守善道也。
「時」字為易之要義,亦孔學之要義。孟子曰:「孔子聖之時者,可謂知之深者也。」
2012/5/1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