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孫子兵法.前言
孫子兵法.序論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
孫子兵法.結語
Home
Back
Top




一、來者網友,學養邃密,深悉原作,語譯無礙,因鑑於茲,不肖坊間範本,逐句注釋;期以未曾嘗試之角度,展現另類孫子之面貌。 藉精要解說,舉古援今,探討出更多、更實際之關切問題,證實孫子之時代價值觀。


二、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之結合,關乎國防戰力、民族興亡。BC307年趙武靈王,力排眾議,倡「胡服騎射」,但求行動方便,利於戰鬥。


成吉思汗能以少數民族,短期內征服歐亞,與其遊牧民族機動生活方式有關。
生活簡單器具簡少,人人有馬善於騎射;機動迅速裝載省時,拔營之後了無牽掛。
部落百姓為首領之財富,自當珍惜保護;百姓之財富是牛羊,主動努力放牧。
脫離部落即喪失維生資源,組織嚴密掌控容易,難有散民逃兵。
個性直率、性親切、不講排場,效率高。

先進國家之動員制度,其要旨在將平時生活繁榮與戰時應變狀態相結合,屆時轉換快速、容易;期能儘速擴張強大靈活之備戰武裝,保持 立即投入實戰之戰備狀態。



三、自黃帝鉅鹿之戰,至今5千餘年來,世界各地歷經1300多次重要戰爭,真正太平年代僅30年。所費總支出,可以築成,寬150m,高10m之 黃金長城(實心),繞行地球一周。
∼戰爭是無底洞的浪費!



四、中國第一次有效之戶口普查,公元2年(王莽)全國人口59,594,976人。
爾後1000年間均少於6千萬。
自元滅宋→明→順治入主中原,均維持在6千萬上下。
康熙晚年已超過一億(1681年)。
乾隆27年(1762年)二億。
乾隆59年(1794年)三億一千三百二十餘萬,較明代激增五倍。
道光14年(1838年)超過四億,至民國人口未增。
1980年(中共主政30年)→十億
晉滅吳(280年)→16,163,863人
亂世125年間每年短少28萬人。
安史之亂後(763年)餘1700萬人,八年戰亂死3600萬人。
∼戰爭是最愚蠢的相殘!



五、暴政必亡雖是歷史之鐵則,但暴政一直是歷史之一部份。
湯武革命順天應民,所持不是仁義之師,而是比暴政更強悍、更實力之苦戰鏖兵。如何扭轉危機,創造文明新頁,是不斷迎向戰爭的唯一 途徑。


如前述「從預防戰爭→戰爭形成→指導戰爭→戰爭終結→戰後情勢→戰後復員;真正純軍事主導者,只在交兵瞬間,所占比例極為 短少。其他絕大多數事件之掌控,皆非以軍事知識評估而決策者。」然;若無國防武裝,則戰場交兵前後各階段全程,皆操之在敵而失去 掌控,任人擺佈。



六、「兵者國之大事」戰爭處理何其難耶?本身不定性之特質,因缺乏科學研究、哲學分析,更增加藝術化之成分,即使一位偉大軍事天 才,亦常有犯錯之時。戰爭之勝利亙屬於犯錯較少、較輕、或能及時改進之一方。不學必然無術,學而優則仕是起步,更緊要的是「仕而 優則學」。平時積極自我提升與進化,戰時方能沉潛於仁義之中,從容乎疆場之上!


七、「中興以人才為本」歷代能成大業立萬世不朽之功者,皆以得人為先。 「龍眼識珠、鳳眼識寶、水牛眼認稻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唯有人才方能發覺人才、才敢舉用人才。是故;始計篇內「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前後一以貫之,是精華之精華,根本之根本!

雨庵 2002年大年初二完稿於台北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