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孫子兵法.前言
孫子兵法.序論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
孫子兵法.結語
Home
Back
Top




自魏武帝孟德新書以降,孫子兵法代有譯註。或長文廣論,或專章評述,或句解節譯,迄今不知幾許。稍具名氣者約150餘家。
2001年冬,news98網友叫囂戲我,懍然受命,然才疏學淺至為惶恐,差錯之處多宜指正。



孫子其人、其事、其書:
一、其人
1.史記卷65:「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


2.吳越春秋:「吳王登台,向南風而嘯,有頃而嘆。群臣莫有曉者,子胥深知王之不定,乃荐孫子於王。孫子者名武,吳人也...」


3.1972年4月,於山東臨縣銀雀山兩處西漢古墓,挖出孫武、孫臏兵法。證實孫武、孫臏均有其人。


4.日人山潛,於孫子折衷一書中云:「夫孔子者,儒聖也;孫子者,兵聖也。天不生孔子,則斯文之統以墜;天不生孫子,則勘亂之武曷 張!」



二、其事
夫子之事功,春秋左傳均無詳述,然吳西破強楚,北威齊魯,若論功行賞,孫子當不亞於伍員。



三、其書
1.孫子13篇,非但為研究兵學之根本,且為研究哲學、科學所不可忽。


2.李世民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壹、 孫子十三篇,結構慎密,次序井然。因有,『字不能增減;篇不宜巔倒』者。


始計篇:總論軍政平時當循正道,臨陣則用詭道,而以廟算為主。為全冊綱目之所揭,以次各篇則依次舒展而闡述之。


第二篇至第六篇:論萬世不易之戰略,決定能戰與不可以戰;


第七篇至第十三篇:論萬世不窮之戰術,計劃如何去戰。


綱舉目張,首尾連貫。



貳、 第二篇作戰─論軍政與財政之關係,故【貴勝不貴久】也。


第三篇謀攻─論軍政與外交之關係。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兵不祥之器,【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上之策。


第四篇形─論軍政與內政之關係。先為不可勝,立於不敗之地諸優勢作為,唯內部安定無後顧之憂,方能支援戰爭。


第五篇勢─論奇正之妙用。用兵不外奇正,但必須將奇正置於分數、刑名、虛實之中整體運作,才能變幻虛實創造優勢。


第六篇虛實─論避實擊虛,爭取主動之至理。先悉虛實者,能出其不意,主宰戰場主動。


奇正與虛實兩篇皆在發抒第一篇之詭道。將原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化為執行之方策。



參、 第七篇軍爭─因廟算已定,財政已足,外交已窮,內政已飭,奇正之術已熟,虛實之情已審,即當授予將者以方略,戰場交鋒於焉 開始矣。


第八篇九變─不論再大之戰役,皆有戰鬥。戰鬥既起,全在乎將之得人,乃能臨機應變,故示以後世將將之種種法則,各級指揮官決定 一切,也負成敗之責。


第九篇行軍─論行軍之計畫接敵過程也。


第十篇地形─論戰鬥開始後,如何掌握力、空、時之因素適時決定(修正)攻防計畫,指導全程作戰。


第十一篇九地─論戰鬥得勝,追擊時深入敵境之計畫,故以深知地形為主。當利於【破敵】之際,時時銘記【全軍】之道也。


第十二篇火攻─以火力補兵力之不足,要配合兵力運用為目的。


第十三篇用間─以間為詭道之極則,而廟算之能事盡矣,非有道之主則不能用間,而反為敵所間也。


吾人準此研讀十三篇,舉綱張目,有條不紊,故不能增損一字,亦不能巔倒一篇。



肆、 孔子者儒聖也;孫子者兵聖也。儒者不能外於孔夫子而他求;兵家不能背於孫夫子而剔進。是以文武並之,而天地之道始全焉!